為解決青少年暑期“看護難”問題,生物技術學院大學生志愿者精準對接社區需求,為兩個暑托班量身定制了為期10天,涵蓋教育輔導、健康促進、文化體驗、安全教育和心理輔導的豐富課程。他們用愛心與智慧,為孩子們的假期增添了別樣色彩。
因材施教,課堂綻放光彩
志愿者積極圍繞學科課本知識設計教案,從語文故事、小學數學題到英語口語練習,覆蓋基礎學科,用輕松問答、反復講解等方式,幫助孩子吃透書本知識點,確?;A學科知識的有效吸收。而在實踐參觀課堂里,志愿者帶領暑托班小朋友走進江蘇科技大學船建樓,通過參觀船模,讓孩子們直觀了解船舶結構與航海原理,近距離感受科技魅力。
觸摸知識,打開認知新窗
在光華朱方路社區的活動室,志愿者黃艷正帶領孩子們走進奇妙的數字藝術世界。“我們先讓電腦認識顏色,再告訴它我們想畫什么……”從基礎的電腦繪畫操作到新奇的AI作畫指令輸入,孩子們學得津津有味。掌握了方法后,天馬行空的創意在屏幕上流淌:七彩的城堡、會飛的魚兒、未來的機器人……一幅幅充滿童趣的數字畫作躍然“屏”上。黃艷笑著說:“看到他們眼中閃爍的創造光芒,覺得一切準備都值得。”
寓教于樂,實踐方出真知
除課堂教學外,多樣化實踐互動進一步提升服務質量。“手腕要放松,筆要拿穩,看,這樣寫‘橫’才有力道。”在書法小課堂上,志愿者何嘉煜耐心地逐一糾正小朋友們的握筆姿勢。從最基礎的“橫平豎直”講起,孩子們屏息凝神,在宣紙上認真臨摹。雖然筆跡稚嫩,但那份專注和逐漸工整的字跡,讓墨香中浸潤的傳統文化魅力,悄然浸潤心田。
無論是基礎知識的學習,還是第二課堂的動手實踐,志愿者們都以精心籌備的課程、真誠溫暖的陪伴。他們用熱忱與創意,將大學的知識、科技的魅力和傳統文化的底蘊,化作一堂堂生動的課程,陪伴社區兒童度過了一個有收獲、有成長、有歡笑的暑假,切實緩解了家長的“看護之憂”,書寫了新時代青年志愿服務的生動篇章。
(撰稿:鄒金城 初審:程鵬 二審:丁紅 編輯:程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