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至17日,第九屆全國大學生水利創新設計大賽在我校舉行。中國水利教育協會秘書長、副會長王韶華,中國水利教育協會高等教育分會常務副秘書長陳丹,校黨委常委、副校長李木旺等出席開幕式,開幕式由船舶與海洋工程學院院長張健主持。大賽吸引了來自河海大學、華北水利水電大學、中國海洋大學等高校的嘉賓、評委、參賽師生共1000余人參與。我校船舶與海洋工程學院精心組織籌備,全力保障大賽有序開展。
開幕式上,李木旺代表學校致歡迎辭。他對全體嘉賓、評委和參賽師生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并希望以大賽為契機,進一步加強與兄弟院校的全方位合作,拓展水利學科建設空間,提升發展水平,共同為水利科技創新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王韶華對我校承辦此次大賽所做的組織和服務工作表示感謝,期待通過大賽激發水利學子的創新熱情,培育新質生產力,掀起科技創新新浪潮,實現水利設計新突破。陳丹指出,水利創新設計大賽是提升水利學子工程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的重要平臺,希望參賽團隊盡情展示創新構思,賽出成績、賽出風格、賽出水平。來自哈爾濱工業大學的謝佳忱同學和石河子大學水利建筑工程學院副院長金瑾老師,分別代表參賽學生和評委作表態發言。
全國大學生水利創新設計大賽是全國水利類大學生的“奧林匹克”競賽,旨在激勵學生參與創新實踐訓練,培養協作精神、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激發師生熱愛水利、傳承水利精神的熱情,為我國水利事業改革發展培養一批創新型專業技術人才。本屆大賽以“新質生產力驅動下的智慧水利創新設計”為主題,旨在推動節水優先、人水和諧、可持續發展理念及新技術的創新應用,助力水利新質生產力發展。自開賽以來,共有來自哈爾濱工業大學、天津大學等160所高校的428組作品報名參賽。經資格審查,121所高校的348組作品進入網絡評審階段,最終92所高校的168組作品入圍現場決賽。
本次大賽設置了作品展示交流和現場答辯兩個環節。參賽選手結合實物作品,向專家評委詳細介紹了作品的設計思路、創新理念和應用前景,充分展現了新時代水利類大學生的協作精神、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河海大學的《一種用于抽水蓄能電站下水庫進水口的虹吸式排沙裝置》基于虹吸原理,提出一種節能高效、適應性強的新型排沙技術;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的《AI水龍卷——大型輸水干渠盲腸區雙螺旋流綠色精準清淤系統》開發了一套智慧清淤方案,通過水泥分離裝置實現凈水回流,突破了大型輸水渠清淤難題;我校作品《智穩樁腿——海上風電安裝船的領航者》創新設計風電安裝船樁腿結構,解決了插拔樁效率低和作業平臺穩定性差的問題。這些作品聚焦行業難點、深耕技術突破,以實際成果助推船舶工業升級,為海洋強國戰略貢獻青春力量。經過初賽答辯、特等獎答辯和評委組合議,大賽最終評選出特等獎54項、一等獎101項、二等獎125項。我校選報的《艙凈靈潔號》《智穩樁腿——海上風電安裝船的領航者》《“巡檢使者”——城市排水管道自主巡檢水下航行器》《碧波智衛——新質生產力驅動的智慧清潔機器人》等4件作品晉級現場決賽,獲得特等獎3項、一等獎1項。
據悉,本屆大賽由中國水利教育協會主辦,江蘇科技大學承辦,湖南惟楚科教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邑成測試設備有限公司協辦,得到了中國水利教育協會高等教育分會和教育部高等學校水利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的關心指導和大力支持。學校高度重視此次大賽,組織校內多部門形成協同機制,為場地、物資、設施等提供全面保障。船舶與海洋工程學院作為承辦單位,舉全院之力籌備數月,組織60余名教師和180余名學生志愿者全力保障賽事順利開展,對各重要流程反復演練,助力教育與科技“雙向奔赴”,呈現了一場高水平的水利學子科創盛會,為水利創新型人才培養貢獻了“江科大力量”。
(撰稿:周效國、夏志平 初審:羅文 二審:鄒佳靜 終審:張強 編輯: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