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中國教育報頭版要聞報道我校自動化學院“宿舍實驗箱”科技實踐平臺,創新人才培養舉措。近年來,自動化學院積極搭建“宿舍實驗箱”,打造育人“芯”空間,把專業實驗室“裝”進箱子,學習場所從“課堂”延伸向“宿舍”。
我?!八奚釋嶒炏洹眴佑?014年,11年來,作為第二課堂的創新典范,正助力學子們在學習道路上飛速前行,開啟科技創新的無限可能?!八奚釋嶒炏洹币詫W生宿舍為單位,配備51單片機開發板等4大套28小套實驗器材,配套階梯式課程體系和教師指導團隊,宿舍成員以團隊為單位開展項目研究,通過審核驗收,可根據不同等級獲得第二課堂學分。
“宿舍實驗箱”的尺寸大小相當于成年人的手掌。箱體線條硬朗,顏色搭配簡約醒目,提拿方便。里面有搭載了紅外接收管、DS18B20溫度傳感器等元件的STC89C52單片機,有8*8LED點陣屏、蜂鳴器、直流電機與扇葉,還有無線NRF模塊、獨立按鍵與矩陣鍵盤、跳線帽、晶振和LED流水燈。今年還新增了STM32-4WD智能車實驗箱。“零距離”的科創實踐模式極大激發了學生的創新熱情,同學們紛紛利用“宿舍實驗箱”里的器材,創作出了一系列優秀作品。有的團隊研發出智能溫控系統,當溫度傳感器捕捉到極端數值,裝置即刻發出預警;有的團隊制作出智能風扇調速系統,能依據環境溫度智能調節風速,既保證了舒適度又體現了節能理念。
從課堂到宿舍,從理論到實踐,在“宿舍實驗箱”的助力下,學生們在各類國家級競賽中更是屢獲佳績。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王苗同學獲得第十八屆全國大學生智能汽車競賽(智能視覺組)全國總決賽二等獎、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電源類)江蘇賽區二等獎等獎項,“宿舍實驗箱”為她提供了階梯式學習能力的培養,在問題驅動“debug”中快速成長,打破了學科壁壘,實現了跨界學習。智能感知工程專業的石禹奇同學在全國大學生嵌入式芯片與系統設計競賽中獲得全國二等獎、在藍橋杯大賽獲省賽三等獎,他的眾多實驗與項目都是基于“宿舍實驗箱”開展的,在備賽期間,系統化的訓練使他在2個月內熟練掌握了STM32的HAL庫開發模式。
“宿舍實驗箱”是第一課堂的有力補充,是第二課堂的延伸拓展,該模式已覆蓋我校5個工科類專業,孵化600余個科創項目,1000余名學生從中受益。據悉,目前學校正在向課程實訓等方面拓展形式與范圍,努力走在創新第二課堂和實踐教學的前沿,在推動學校創新教育發展、培養創新型人才方面發揮作用。
(撰稿:萬纖 陳嘉慶 徐默言 初審:程鵬 二審:丁紅 終審:周春燕 編輯:程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