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業研究所生物技術學院黨委牢牢把握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責任,緊緊圍繞學校和所院中心工作,推動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充分發揮基層黨建的橋梁紐帶作用,形成黨建促人才培養良好氛圍,以高質量黨建引領保障高質量發展。
提高政治站位,耕好從嚴治黨“責任田”
加強政治學習,堅定理想信念。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通過在線視頻觀看、中心組專題學習、黨支部學習、黨史知識競賽、主題團日活動和專題宣講等多種形式領會黨的二十大精神,實現全員覆蓋、知行統一,確保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樹立責任意識,扎實開展工作。認真落實黨建工作“第一責任人”職責,推動黨建工作各項任務落到實處。春蠶服務社黨支部獲評第三批全國高校樣板黨支部,獲省最佳黨日活動優秀獎1項,校先進基層黨組織1個,校黨建工作創新獎一等獎1項,校最佳黨日活動一等獎1項、三等獎1項等。盛晟同志獲評鎮江市出彩教育人,桂仲爭同志獲評鎮江市五一勞動獎章、最美科技工作者、全國農牧漁業豐收獎二等獎。獲批國家家蠶遺傳評估中心籌建單位、國家蠶遺傳資源基因庫。
立足學院發展,點燃人才成長“助推器”
科教融合,厚植學科專業認同。所院搭建多元交流平臺,通過絲路論壇、基金輔導、長山生命科學論壇、主辦長三角地區蠶桑科技創新高峰論壇及中國-古巴蠶桑科技合作論壇等,加深青年博士對學科背景的了解,提升青年教師學科認同感和團隊凝聚力,指導青年教師高質量開展科研工作,為實施人才強院戰略奠定良好基礎。持續推進專業教育,實施全程導師制“精準導學”,師生支部聯結,打造學習共同體。通過競賽指導、學術報告、研究生論壇等,給予學生思想引領、學業指導、職業引路“三服務”,實現學生從“知農愛農”到“強農興農”的綜合素質提升。
服務產業,實踐助力鄉村振興。組織青年博士鄉村行、黨員科技下鄉活動,與句容丁家邊村黨總支、丹徒區寶堰鎮徐巷村黨委簽署黨建互聯合作協議,與海安市現代絲綢產業鏈簽署蠶業發展戰略合作協議,開展校地支部共建等活動。通過講座、現場指導等方式傳授經驗技術,切實幫助蠶農解決實際難題,取得了良好社會經濟效益。所院將黨建工作與蠶桑產業振興相結合,在江蘇海安、安徽岳西、廣西德保建立三家科技小院,著力培養知農、愛農、興農的蠶桑行業復合型人才,先后在蘇浙皖云桂川等省培訓農民技術員2000余人次,所院成果如華康系列蠶品種等在國內大面積推廣。
“服務蠶桑,共筑絲路”蠶桑科技支農實踐團在江蘇東臺、海安等地開展科技支農服務,連續七年接力,訪戶下田,服務蠶農,帶動當地蠶桑產業發展,確保了夏蠶豐收,獲全國農科研究生志愿服務聯盟示范項目。
強化支部建設,著力多措并舉“固底板”
鞏固隊伍,提升干部履職能力。通過所院黨建工作專題研討,對照規范化標準開展基層組織建設,選拔優秀的教學、科研骨干從事黨建工作,在組織建設、人員配置、考核評價、工作指導等方面不斷完善制度,提升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力。全年開展黨支部書記培訓,強化業務能力。落實支部書記項目,立足支部特色,創建支部品牌活動,打造“一部一品”特色化、體系化基層黨支部。
凝聚合力,黨建融合共促發展。弘揚“勤奮、執著、敬業、奉獻”的“春蠶精神”,充分發揮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創新主題黨日活動形式,開展“蠶桑科技下鄉” “資源圃開放日”等形式多樣的黨日活動。所院黨委赴南京農業大學、蘇州大學開展黨建工作交流研討,與省農科院休閑農業研究所、鎮江市京口區委人才工作辦公室開展產學研及支部共建活動,深化校院、校地合作,充分發揮資源共享,推進黨建與業務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