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14日,蠶研所國家科技特派團成員、國家蠶桑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趙衛國研究員、錢荷英研究員和張業順副研究員以及來賓綜合試驗站羅平站長在當地政府相關部門陪同下,在廣西忻城和環江毛南族自治縣開展了為期一周的技術培訓和技術服務。
忻城縣和環江毛南族自治縣分別隸屬于廣西壯族自治區來賓市和河池市,均是我國養蠶大縣,桑園面積和鮮繭年產量分別位居全國第二和第三位。其中忻城縣桑蠶面積為25.9萬畝,桑蠶產業覆蓋12個鄉(鎮)7萬戶27.6萬人;環江縣毛南族自治縣桑園面積20.2萬畝,覆蓋12個鄉鎮、116個行政村、4.87萬農戶。忻城縣和環江毛南族自治縣均是國家鄉村振興科技特派團重點幫扶縣,蠶桑產業作為忻城縣和環江毛南族自治縣的支柱產業,在增加農民收入、鞏固脫貧成果和鄉村振興中起著十分關鍵的作用。
在忻城縣和環江毛南族自治縣黨委組織部安排下,專家一行先后在忻城縣安東鄉、歐洞鄉、馬泗鄉、紅渡鎮和環江縣龍巖鄉為蠶農開展了5場蠶桑技術培訓。培訓內容涵蓋蠶桑品種選擇、桑樹栽培與田間管理,家蠶飼養與病害防控,蠶桑生產機械化等蠶桑生產環節的內容,重點培訓鄉鎮農業技術人員、養蠶農戶、種養大戶、家庭農場主、專業合作社骨干650人次。
2月11日和12日上午,在忻城紅渡鎮和環江縣龍巖鄉開展了現場技術指導與觀摩會,現場為農技人員和蠶農傳授桑樹栽培模式、桑枝修剪、桑園管理、桑葉采收、桑枝等廢棄物處理與利用,以及桑園管理相關機械的選擇與使用等,為春季桑園管理提供技術保障,確保不耽誤早春蠶桑生產。
培訓期間,專家一行還深入當地小蠶共育戶、蠶農、養蠶基地、蠶桑機具研發和生產企業調研,了解他們當前面臨的技術瓶頸及存在問題與困難,現場為他們排憂解難。
專家團在技術服務工作同時,為蠶農贈送了我所研制的1.5萬元的蠶藥,助力蠶農春蠶生產。此次早春行動,為忻城縣和環江縣今年蠶桑科學生產和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進一步掌握了當地蠶桑產業現狀及實際技術需求,將有力助推當地經濟發展和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