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倫鑄:發揚船魂精神,書寫志愿青春
于倫鑄是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2017級焊接技術與工程專業本科生,現任江蘇科技大學學生會主席團成員、第23屆研究生支教團團長、材料學院本科生第一黨支部副書記、班長。曾任大公青年志愿者協會理事長。曾榮獲“江蘇省十佳青年志愿者”“鎮江市我們身邊的好青年”“江蘇科技大學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他用愛心奉獻社會,真心幫助同學,用行動影響身邊的人。
2017年至今,他策劃、組織了“小小海洋強國夢”“保護江豚”“綠植領養”等50余項有影響力的志愿服務活動,累計志愿服務時長達1800個小時,累計吸引萬余志愿者參加,參與組織過的活動被主流媒體報道百余篇。疫情期間,他在大連市金普新區團委擔任宣傳志愿者,用鏡頭和文字記錄基層戰疫故事,他組織30余名返鄉大學生志愿者搭建團隊,發布了50篇抗擊疫情專題推送;組織開展了“金普新區大學生手繪祝福”等活動。他發現很多援鄂醫療隊家庭的子女沒人照顧,學習上有困難,于是聯合志愿者與援鄂家庭子女組成一對一幫扶小組,輔導學習,加入到“手拉手幫扶行動”中。
暑假期間,他組織參與了暑期社會實踐扶貧支教團,和泗陽愛園初級中學結對幫扶,扶智扶志。同時,他也加入到學校招生宣傳志愿者隊伍,在淮安開展招生宣傳;在開學期間組織了85名志愿者迎接新生;在為學校搬遷新校區、建設節約型校園等工作上貢獻力量。為改善進城務工子女學前教育匱乏、學習基礎薄弱等現象,于倫鑄帶領大公青年志愿者協會結合學校辦學特色,啟動了“小小海洋強國夢”“七彩假期”等項目,對進城務工子女進行課業輔導、科普科技文化知識以及心理輔導,項目入選團中央“七彩四點半”志愿服務項目庫,獲得團中央2萬元的支持。
于倫鑄入選了第23屆研究生支教團,即將前往新疆可克達拉市支教,在他看來,支教是用熱血澆灌熱血,用生命影響生命!支教是他實現人生價值與人生理想的大事,他愿把個人理想融入國家高質量發展的浪潮中,讓青春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青春之花!
王宇航:以青春之名,譜寫志愿華章
王宇航是電子信息學院2019級控制科學與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現任電子信息學院研究生會主席團成員、研究生團支部書記。是中國器官移植發展基金會施予受器官捐獻志愿者、江蘇科技大學第20屆研究生支教團團員、長春市青年防疫志愿者、榆樹市抗疫青年志愿者。
支教期間,她擔任班主任和少先隊中隊輔導員,一年間,班級數學成績從未出過前三,語文成績穩步前進,最后一次考試,獲獎人數全校第一。在團內,她運營江蘇科技大學研支團公眾號推送50余篇,輔助運營平果縣第二小學微信公眾號10余篇,所參與大小活動近50項,活動被中國青年網、人民網、團學蘇刊等國內主流媒體先后報道。
左二為王宇航
在支教地,王宇航多次參加科技支農社會實踐活動、參與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的建設、走訪貧困戶調研,為打贏脫貧攻堅戰貢獻青春力量;心系留守兒童,參加平果縣“五點半”小課堂,并聯系學院開展了“暖冬物資”和“發揚五四精神、放飛青春夢想”物資捐贈活動;參加平果縣創城志愿服務、平果縣交通勸導、平果縣“奔跑吧廣西生態馬拉松”等志愿服務。最終,她獲得平果縣“優秀共青團員”“優秀志愿者”,在中國青年網發表《走在夢想與現實中有溫馨更有不舍》支教隨筆。
王宇航和支教地所在班級同學合影
2020年伊始一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國,她向武漢市慈善總會新型冠狀病毒防控專項基金捐款,成為了施予受器官捐獻志愿者。2021年吉林爆發疫情,她又投身于疫情防控第一線,每天對居家隔離人員進行體溫檢測,對樓宇消殺;宣傳防疫知識,統計核酸檢測信息,是核酸檢測時的“秩序員”,也是核酸檢測后的“錄入員”。以實際行動引領、帶動廣大研究生投身疫情防控工作,參加并組建了電子信息學院“青年突擊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