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網鎮江7月22日電(通訊員 仇鶯璇 樊姝緣 張蕙茜 金柯 柴藝博)在遵守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江蘇科技大學糧食學院“倉廩豐,食安生”實踐團隊近日在各自的家鄉科普糧食儲藏知識,發放自制儲糧知識手冊,并前往家鄉的面粉廠、蛋糕店等地進行實地采訪,探尋家鄉食品安全。
團隊成員蔡娜、謝帶琴、盤陳俊等人分別在不同地點向附近居民科普糧食儲藏知識。“爺爺奶奶奶奶,你們看這個儲糧害蟲,這是米象……我們還能通過看色澤、看顏色和嘗味道來識別糧食霉變呢。”成員沈文嬌在向小區居民發放科普宣傳手冊之時,有一位爺爺笑面盈盈,聲稱自己平時習慣在家囤很多糧食,卻經常會因保存不當而產生害蟲,宣傳冊上詳細的介紹使他對糧食儲藏有了更多科學的認識,也對家庭防治儲糧害蟲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
圖為團隊成員向社區老人介紹糧食儲藏知識。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金柯 攝
圖為團隊成員向附近居民介紹糧食儲藏知識。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金柯 攝
團隊成員柴藝博、黃禮榮分別采訪了當地面粉廠和糧庫的負責人。據了解,面粉廠主要儲藏小麥,一般麥子收下來存放約一個月,就加工成面粉。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加工設備清理難度大,不易清理。而在糧庫,主要儲藏稻谷和中晚粳米,一般存放三年。在儲藏過程中氣溫較高時會出現害蟲,一般是通過環流熏蒸、高溫通風的措施處理蟲害污染。糧庫中的糧食夏季通風冷藏,冬季溫度低,所以很少出現損壞或霉變。黃禮榮在參觀家鄉糧庫后感嘆到:“在這次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中,我了解了和想象中全然不同的家鄉糧庫,同時我也為作為一個糧食人感到驕傲!”??
圖為實踐團隊成員采訪糧庫負責人。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金柯 攝
圖為團隊成員參觀面粉廠。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金柯 攝
除此之外,其他團隊成員分別前往蛋糕店、奶茶店、火鍋店等地進行采訪,貼近社會了解食品產業鏈,認識各類食品保藏加工技術。一家家繽紛的蛋糕店,顧客絡繹不絕的奶茶店,它們外表的光鮮亮麗離不開背后對食品儲藏加工衛生的重視及清潔衛生制度的落實。蛋糕店內動物奶油的存儲、奶茶制作加工過程、餐館中的操作規范注意事項、火鍋店中肉類的加工與保鮮……這些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餐飲小店里,也包含著一個個有關食品安全的大學問。?
圖為實踐團隊成員采訪蛋糕店員。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金柯 攝
圖為實踐團隊成員采訪奶茶店老板。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金柯 攝
活動負責人柴藝博表示:“在這次活動幕后也發生了很多令人感動的故事,在活動開展前期,有些成員為彩印科普材料,不辭千里趕往縣城;有些成員即便在雨天,也堅持外出進行科普宣傳。他們身上那份強烈的責任感,那樣細小卻可貴的品質,值得我們當代每一個青年去學習!”
這次實踐活動將暑期回家散在各地的同學們聚在一起,以同一種聲音發起活動,以同一份手冊傳遞科學儲糧知識,以同一個名義采訪記錄。同學們在對外宣傳、采訪的同時增長了糧食貯藏方面的知識,為將來的專業課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展現了江科大學子的青春風采,彰顯了糧院學子不一樣的擔當與使命。
中國青年網 2020年7月22日
https://xiaoyuan.cycnet.com.cn/s?uid=1062039&app_version=1.1.8&sid=619929&time=1595417460&signature=WnG63ezAQDowMB0vlYg4kJZx6T3YP51L8KN5y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