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網江蘇7月16日電(通訊員陳詩明 樊姝緣)近日,江蘇科技大學糧食學院暑期社會實踐國儲庫小分隊陳詩明、曹轉虎、余怡風、石新亞四位同學在俞玥老師的帶領下來到了無錫國家儲備庫,開啟暑期社會實踐。江蘇無錫國家糧食儲備庫成立于1950年,于2010年完成新建,其主要工作是負責各級糧油儲備任務,庫內現已全面達到信息化管理,是國內大型糧油儲藏庫的現代化模范。
來到庫中,小分隊成員就在庫領導的安排下進入到工作崗位。成員們首先跟隨倉儲科的倉庫保管員進行了糧情檢查,主要是對儲備倉中的糧溫、漏水等情況做詳細排查。由于近日江蘇連綿大雨,保管員龔師傅談到:“越是在大雨天氣,倉保工作就越要細致,長時間的降雨可能會導致倉內出現滲水等現象,一定要及時解決,否則就會污染糧食,造成糧食浪費。”在進入糧倉檢查過程中,大家仔細觀察,認真發問,保管老師也熱情回答,細致入微地進行講解。在提到如何解決糧倉滲水問題時,保管老師表示,若糧倉出現漏水漏雨的情況,應用手將糧食拋開成小坑,將塑料薄膜覆蓋在上面,將雨水定時清理??梢詫⑤p微淋濕的糧食在晴天轉運出庫進行晾曬,而受潮程度較高的糧食則需要緊急祛濕,防止糧堆發霉發潮。之后在保管老師的指導下,成員們還親自動手實踐,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完成了一次受益匪淺的“實踐課”。在進行了細致周密的檢查后,小分隊成員將檢查情況記錄并存檔。
在保障好倉儲情況同時,糧食的質檢工作也同樣重要。小分隊成員石新亞、余怡風在質檢部工作人員帶領下學習了小麥水分檢測,工作人員講述小麥粉碎后稱量與烘干過程中方法與技巧,兩位同學聽完后收獲頗多。
小分隊成員陳詩明跟隨倉保老師進入糧倉內進行測溫檢查工作,用測溫儀器對測溫線進行檢查作業。雨后的糧倉十分悶熱,工作一會就大汗淋漓,倉保老師則表示這是糧庫工作的常態,“寧留千滴汗,不壞一粒糧”,糧食人就應該具備吃苦耐勞的精神。隨后在倉保老師的指導下,陳詩明將測溫線依次排列整齊。?
圖為小分隊成員與保管老師前往糧倉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陳詩明攝
不畏風雨,砥礪前行。通過實踐學習,國儲庫實踐小分隊成員們真正理解了什么是糧人精神與責任意識,同時在與基層的工作人員的交流學習中也堅定了作為糧院學子的使命擔當。在未來的實踐學習活動中,小分隊成員紛紛表示一定會發揚虛心學習、吃苦耐勞的實踐精神,努力將本次實踐活動做到最好。
?圖為小分隊成員合照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陳詩明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