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科技大學是江蘇省人民政府與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中國船舶集團共建高校,是“江蘇高水平大學建設高峰計劃”建設高校,船舶與海洋工程學院是學校極具辦學特色、歷史悠久、優勢突出的特色學院。近年來,學院始終堅守“興船報國”初心與使命,圍繞“江蘇高水平大學建設高峰計劃”工作重心,立足行業,發揮優勢,奮力打造一流船海特色學科群,不斷服務海洋強國戰略,助推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厚植“船魂”精神 培育高素質船海人才
學院落實“時代新人鑄魂工程”,堅持“五育并舉”育人措施,將“船魂”精神(江海襟懷、同舟共濟、揚帆致遠)貫穿育人全過程,建立“鑄船魂、塑體系、強能力”卓越造船工程師培養新模式,構建船舶海工裝備制造產業“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新機制,先后形成了“外高橋模式”“江南模式”“新揚子模式”等育人模式,在省內外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學院每年約有90%的畢業生扎根船舶、海洋和國防事業,目前已培養2萬余名高素質船海人才,先后培養出航母、大型驅逐艦、LNG船、豪華客滾船、郵輪、極地郵輪總建造師、總工藝師等一批行業精英人才。中國船舶與海洋工程相關院企等機構骨干人才有1/3來自學校船海類專業,江蘇省中小型船舶企業1/3以上由學校船海類專業畢業生創辦,學院培養的眾多優秀船海人才為國家重點重大工程、國之重器作出了重要貢獻,有力支撐了我國造船行業發展。
聚焦行業前沿 組建高水平科研團隊
學院圍繞解決船舶、海洋領域行業發展技術難題,大力推進行業特色型高校一流人才培育提質工程,深入實施“533”人才工程、“深藍”人才工程,形成以2位院士指導、7位國家級人才領銜、40多位省級人才為骨干的學術梯隊和師資隊伍,重點打造3個江蘇省特色科技創新團隊和1個新興科技創新團隊,著力打造高水平船舶海工科研人才隊伍。結合國家“十四五”規劃提出的“綠色、智能、深海、極地”船舶制造業發展理念,學院瞄準高新技術船舶、深遠海技術裝備、載人深潛技術、大型海洋裝備等重大戰略需求,形成“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設計方法”“數智化設計制造”“極地冰區船舶”等研究特色。近年來,學院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重大項目和高新技術船舶等裝備攻關項目70余項,獲國家級科技獎勵1項,獲省部級科技獎勵10余項,授權發明專利200余件,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600余篇,科研總到款經費2.8億元;“浮式防波堤裝備”等重大創新成果實現轉化及示范性應用,為我國海洋強國建設提供強有力支撐。
打造學科高峰 支撐高水平大學建設
學院堅持服務國家戰略需求、船舶海工行業和江蘇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全力打造船海特色學科群,形成較完備的學科體系,現有一級學術型學位博士授權點1個,專業型學位博士授權點1個,博士后流動站1個,碩士學位授權點3個,國家級一流專業2個。船舶與海洋工程學科作為國家重點學科培育建設點、“十三五”國家國防特色學科、江蘇省優勢學科,在2023年“世界一流學科排名”中位列全球第15位、“軟科中國最好學科排名”中位列第6位。學院在國內高校中首創船舶先進制造技術仿真實驗室、智慧船廠及船舶數字化交互式實訓平臺等創新實踐平臺,擁有國家“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基地”、全國示范性專業學位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等國家級平臺6個,為提升船舶特色學科群整體水平、進入國內一流學科方陣奠定了堅實基礎。
九十余載春華秋實,在實現高水平大學奮斗目標的新征程上,江蘇科技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學院將始終堅守“興船報國、向海圖強”的使命,服務國家海洋強國戰略,錨定特色一流,培養堪當重任的時代新人,打造國內一流學科方陣,爭當推動行業區域發展的排頭兵,在海洋強國建設中挺膺擔當,奮力譜寫高質量發展的嶄新華章。(作者:陳淑媛 胡宇飛)
相關鏈接: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