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通訊員夏紀福記者何佳芮)在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背景下,內河船舶工業究竟向何處發展?近日,由江蘇省船舶工業行業協會專家教授編制的《興化市昌榮鎮內河船舶綠色智能創新發展示范區總體規劃》《溧陽市新能源船舶制造基地項目論證報告》《山東微山綠色智能內河船舶制造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等縣市內河船舶綠色智能制造可行性研究報告或規劃紛紛出“爐”,揭開了內河船舶工業向高質量發展的序幕。
為加快貫徹江蘇省工信廳等九部門印發的《江蘇省新能源船舶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江蘇省“十四五”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產業發展規劃》,我省根據實際情況,就內河船舶綠色智能創新發展示范區或新能源船舶制造基地進行合理布局。為做好前期工作,省船舶工業行業協會主動行動,匯聚江蘇科技大學、江蘇現代造船技術有限公司等單位的行業內專家進行規劃編制和論證。
2023年10月,泰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組織了針對興化市昌榮鎮內河船舶綠色智能創新發展示范區總體規劃的評估。今年5月,濟寧市微山縣工信局召開了《山東微山綠色智能內河船舶制造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評審會,與會專家聽取了報告編制項目組的匯報后一致認為,報告從項目與內河船舶發展方向契合情況、項目定位與建設目標情況、地理位置與總體布局、生產工藝、環境保護、安全、職業健康等八個方面開展了可行性分析,研究技術路線清晰,分析論證充分,結論可信,建議盡快組織實施。
通過這些評估與規劃活動,內河船舶工業不但闡明了發展方向,還為各關聯項目提供了具體的行動指導,展現了各造船大省在實現內河船舶產業綠色化、智能化轉型方面的決心。
江蘇科技報2024年6月5日2版http://www.jskjb.com:8081/xpaper/news/127446/139478/153171-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