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至19日,“四洋杯”第六屆全國大學生船舶能源與動力創新大賽在江蘇科技大學成功舉辦。大賽由中國造船工程學會船舶輪機學術委員會、江蘇省造船工程學會、江蘇省內燃機學會、江蘇省船舶工業行業協會、江蘇科技大學主辦,中國造船工程學會、江蘇省科學技術協會、江蘇省高等教育學會、江蘇省工程熱物理學會為大賽指導單位。
本次大賽共有來自中山大學、浙江大學、東北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工程大學、南京航天航空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揚州大學、江蘇大學、重慶交通大學、煙臺大學、江蘇科技大學等34所高校的1200余名參賽學生報名參加,其中能源與動力創新作品制作賽(以下簡稱制作賽)共有95項報名作品,船舶能源與動力裝置設計賽(以下簡稱設計賽)共有121項報名作品,經過前期兩輪評審,制作賽56件作品、設計賽68件作品入圍決賽,船舶動力設備拆裝技能賽(以下簡稱技能賽)共有66支報名隊伍,經選拔共有32支隊伍入圍決賽。
決賽于18日上午開始,制作賽和技能賽賽場上,參賽選手們圍繞“節能減排 綠色能源”大賽主題進行作品展示和現場答辯,涌現出了《一種基于縱列式的空海跨介質兩棲航行器》《碳”無止境——基于智能實時調控系統的船用清潔能源高效預混燃燒裝置》等優秀制作作品和《超高海拔環境下公務船主動力裝置起動系統改進研究與設計》《基于波瓣引射器的船用燃機箱裝體被動式冷卻增強系統》等優秀設計作品,充分展現了當代大學生銳意拼搏、團結進取的精神風貌和開拓進取、技術到家的專業智慧。技能賽賽場上,參賽選手們自信冷靜、沉著應對,將專業技能知識應用于實際,出色的表現得到了評委專家的充分肯定。
經過激烈的角逐,本屆大賽制作賽最終決出特等獎9項、一等獎15項、二等獎32項,設計賽最終決出特等獎11項、一等獎19項、二等獎38項,技能賽最終決出特等獎5項、一等獎10項、二等獎17項。東北大學、中山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江蘇科技大學等13所高校獲得優秀組織獎,來自中山大學的王繼河、江蘇科技大學的彭子龍等25名教師獲得優秀指導教師獎。
19日上午在圖書館105報告廳舉行頒獎典禮,校黨委常委、副校長胡愛祥,中國造船工程學會常務副秘書長金向軍,江蘇省科學技術協會學會部副部長鮑張智,江蘇省造船工程學會秘書長鮑紅淮,江蘇省工程熱物理學會秘書長陳曉平,江蘇省內燃機學會秘書長賈和坤,以及學校教務處、雙創學院、學生處、研工部、團委等職能部門領導出席頒獎儀式。頒獎典禮由江蘇科技大學能源與動力學院院長陳代芬主持,金向軍副秘書長、鮑張智副部長、鮑紅淮秘書長分別宣讀制作賽、設計賽和技能賽的表彰決定,與會領導嘉賓為獲獎選手頒發榮譽證書。
中山大學趙尚飛作為學生代表發言,他表示在大賽中見證了許多優秀的作品、創意和團隊,每一次的匯聚都是對船海精神的贊頌。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軍事交通學院鎮江校區王靜老師作為優秀指導教師代表發言,他表示在各方的大力支持和指導下大賽已經成為了全國船舶動力領域大學生展示聰明才智,創作激情的舞臺,更是展現各高校學生科學素養、培養成效的平臺,今后將一如既往地關注、支持和積極參與。
中國造船工程學會常務副秘書長金向軍在發言中高度肯定了本次大賽的各項工作,他表示中國造船工程學會一直以來都高度重視青年學子的科研創新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在未來的發展中,學會將一如既往地支持并促進船舶行業的創新與發展,繼續加強產學研合作,推動科技成果的轉化,促進船舶工程領域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為我國建設交通強國、海洋強國貢獻力量。
江蘇省科學技術協會學會部副部長鮑張智表示在各方支持與努力下,大賽參賽高校更加多元,參賽規模進一步提升,參賽熱情不斷高漲,充分展現了高校和船舶行業、船舶企業深度融合、協同育人的成果,期待看到更多學子在這個舞臺上展翅翱翔,為船舶與海洋工程行業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江蘇省工程熱物理學會秘書長陳曉平在講話中表示大賽作為大學生第二課堂的重要載體,鼓勵大學生結合主題與發展需求積極構思、設計、實踐和創新,全方位檢驗了大學生從專業理論學習到知識吸收,再到實踐創造的能力。不僅為各高校學子展示風采提供了舞臺,為各專業學生相互切磋提供了擂臺,同時也為各專業教師相互研討提供了平臺。
江蘇科技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胡愛祥作總結講話,他首先對此次大賽的成功舉辦、對各獲獎高校、獲獎團隊和個人表示熱烈的祝賀!并表示在大賽中涌現了許多充滿激情、富有創意的作品,看到了大家在團隊協作、實踐應用、問題解決等方面所取得的巨大進步,這不僅是對專業知識的考驗,更是對綜合素養和團隊協作能力的綜合檢驗。希望大家不忘初心,始終保持對知識的渴望和對專業的熱愛,勇擔時代賦予的重任,緊緊圍繞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主題,結合國家發展和行業需求,把大賽建設成為在國內有著重要影響力的學科競賽。以大賽為契機不斷加強交流聯系,以賽促學、以賽促教、以賽會友,走在創新創業創優的前列,為服務國家戰略和行業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典禮結束后,與會領導與參賽高校學生和教師代表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