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蘇科技大學服務國家海洋強國戰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持之以恒將“興船報國”文化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在長期的辦學過程中,始終與中國船舶工業的發展同呼吸、共命運,始終保持鮮明的船舶行業特色,通過培育“興船報國”文化引領大學生厚植家國情懷。
為黨育人、為國育才 傳承紅色育人基因
通過培育“向海圖強、愛國奉獻”的“興船報國”文化,引領大學生厚植家國情懷,從上海船舶工業學校(新中國組建的第一所造船中等專業學校,學校前身)培養“三八作風”開始,學校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從未改變,持之以恒將“興船報國”文化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多方協同匯聚教育合力,精準發力,發揮長流水、不斷線的“滴灌效應”,注重價值引領,在潛移默化中將家國情懷注入學生心靈,在潤物無聲中增強教育實效。
持續挖掘“興船報國”紅色文化資源,并將其轉化為形式多樣的育人載體。開展校史文脈傳承工程和“船魂”精神傳承創新工程。開展系列口述史料編撰工作,組織研究編寫《中國古代船舶史》《中國近代船舶發展史》《大運河鎮江段文化史》;建設校史館和船舶文化展廳,打造船舶特色教育基地,強化社會服務功能,輻射區域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將參與“981”鉆井平臺、“遼寧號”“蛟龍號”“奮斗者號”“天鯤號”等大國重器科研成果融入教育教學資源建設,激發學生愛黨愛國情懷。
產教融合、注重實訓 搭建深藍育人平臺
充分發揮全國艦船科普特色學校、國防示范高校、船舶行業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及江蘇船舶與海洋工程類高校協同發展聯盟等平臺作用,持續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強化與地方政府合作,與江南造船合作共建“深藍”卓越工程師實訓基地等,為學校開展“興船報國”文化滴灌式育人提供強大的實踐平臺支撐。做大做強全國海洋航行器設計與制作大賽、全國大學生船舶能源與動力創新大賽等賽事,各學院結合專業特色,舉辦船舶與海洋工程領域內各項賽事,構建多方聯動、共享共建的育人體系。
構建“大思政”育人格局,持續推進“課程思政聚合行動”,重構人才培養方案,優化第一課堂教學,精心設計“偉大建黨精神引領+家國情懷”系列思政課程,建成精神引領通識課《中國精神十六講》,創設《船舶概論》《近現代船舶工業發展與中國崛起》《近代海軍發展》《“兩彈一星一核”功勛的家國情懷》為代表的家國情懷通識課程群,促進專業課與思政課同向同行,通過“興船報國”系列課程進人才培養方案、進教材、進課程,培養大學生“向海圖強、愛國報國”情懷。
打造“深藍”品牌,培養行業特質人才。成立深藍研究院,聚焦“興船報國”文化研究;組建深藍學院,推進新生書院制培養;遴選深藍學子,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實施深藍人才工程,強化人才梯隊建設;選聘深藍教授,發揮杰出校友育人效應;建設深藍課程群,整合特色教學資源;設立深藍講堂,提振文化自信;舉辦深藍科技文化節,營造海洋文化氛圍;共建深藍實訓基地,打造校企育人共同體。
扎根船舶、獻身國防 培養行業特質人才
在“興船報國”文化的浸潤下,系統化構建了一個人才培養實踐體系,精準化實施了一套對標定位、找短補差、動態調整的育人方案,特質化培育了一大批適應行業需求的人才,形成了以價值引領為導向的“系統化、精準化、特質化”的“三化”培養模式和“興船報國”文化“五融合”的推進方式。
構建貫穿大學四年的“興船報國”文化滴灌式育人長效機制,通過循序漸進的持續浸潤,在潛移默化中涵養“吃得了苦、扎得下根、聚得齊心、干得成事”的江科大學生特質。堅持“五步進階”,將飽含紅色基因的“興船報國”文化融入育人全過程,引導學生“知船、學船、懂船、愛船”。一年級“轉型教育,感知行業”,開展船舶發展史教育,引導學生認識船舶產業與海洋強國戰略的關系;二年級“專業教育,了解行業”,開展海洋裝備創新設計大賽等品牌特色活動,培養行業認同感;三年級“項目實訓,熟悉行業”,組織學生深入船企,了解行業最新發展;四年級“引企入教,熱愛行業”,“興船報國”文化融入實習實訓,有效提升學生職業素養;學生畢業后,與畢業校友結對領航,引導廣大校友“融入行業,愛國奉獻”,扎根行業,樹立為國家海洋強國戰略矢志奮斗的理想信念。
通過持續開展“興船報國”文化滴灌式的育人實踐,“哪里有船,哪里就有江科大人!”“興船報國”的家國情懷成為江科大學子的精神烙印,源源不斷地為行業培養一大批獻身國防、扎根船舶行業的優秀人才,涌現出航母、核潛艇、大型驅逐艦、LNG船、豪華客滾船、豪華郵輪、極地郵輪總建造師、總工藝師等行業精英,人才培養特質鮮明,被譽為“造船工程師的搖籃”。10余年來,3萬多名畢業生投身船舶行業和國防事業,長三角地區1/3以上中小型船舶企業由該校畢業生創辦,江蘇船舶行業2/3技術骨干為該校畢業生,有力支撐江蘇造船總量連續12年國內第一。毛暉(江蘇科技大學黨委宣傳部副部長、新聞中心主任、黨委巡察辦副主任)
新華日報12月15日16版 http://xh.xhby.net/pc/layout/202212/15/node_16.html#content_11448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