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通訊員鄒金城記者何佳芮)近日,從廣西來賓興賓區、忻城縣等地桑園基地傳來消息,這些地方在開展桑樹重大病蟲害田間試驗中采用了由江蘇科技大學研發的新型綠色防治產品,使桑青枯病和桑螟的田間校正防效翻番,獲得良好效果。
桑青枯病和桑螟是桑樹毀滅性病蟲害,近年來在我國各主要蠶區頻繁發生與流行,已成為我國蠶桑產業健康發展重要制約因素之一。江蘇科技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蠶業研究所為此專門成立攻關小組,經過反復實驗和探索,研制出靶向納米藥劑和寄生蜂生物防治產品及應用技術,在桑樹病蟲害綠色防控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目前,該研發團隊已在廣西、浙江、江蘇等8個蠶桑主產區開展了應用推廣試驗工作。此項技術和產品既對桑青枯病有較好的防治功效、破壞桑螟的卷葉防御系統,又可大大縮短藥劑對家蠶的殘毒期。同時,明顯減少了對桑葉的藥害和對天敵寄生蜂的負面影響,實現了納米制劑對土壤中桑青枯菌的精準智能靶向抑制功能,達到了對桑青枯病和桑螟的集中防治目標。
經如皋市東陳鎮高產示范桑園推廣后測算,采用了寄生蜂防治方法的地塊,桑螟的平均校正防效比常規農藥(辛硫磷)提高了20%以上,如果在桑園全年綜合防治中配合相應其他天敵保護措施,可充分發揮寄生蜂后續防治效果,將對蠶桑業穩定健康發展起到較為明顯的推動作用。
調查數據顯示,推廣地塊與目前生產上防治方法相比,防治桑青枯病和桑螟的平均效果均有顯著提升,全年防治人工減少1倍以上、化學農藥使用量減少2倍以上、對安全養蠶系數提升3倍以上,桑園綜合減災效應顯著。
2月16日 12版
http://www.jskjb.com:8081/xpaper/appnews/88267/96705/103499-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