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上午,應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邀請,中國科學院院士,大連理工大學化工學院院長、精細化工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彭孝軍來我校講學,在長山校區圖書館101報告廳作“智能分子工程”學術報告。校長周南平教授,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院長袁愛華教授、部分教師代表、研究生和本科生近兩百人聽取報告。周南平校長主持報告會。
彭孝軍院士圍繞“智能分子工程”這一國際前沿課題和國內“卡脖子”智能材料技術,從智能分子工程的研究內涵、染料智能分子的設計、智能分子工程和產業發展三個方面,詳細介紹了智能分子在精準醫療、電子信息產業和化學過程智能化等領域的應用。結合課題組的研究成果,彭院士圍繞染料激發態釋能過程調控這一關鍵科學問題,詳細介紹了耐候性信息打印染料、腫瘤靶向的熒光成像染料和癌癥光/聲動治療染料等智能分子的創制,并介紹了染料智能分子在光學IT材料、彩色顯示濾光片與高分辨彩色光刻膠、智能響應醫學診療系統等領域突破“卡脖子”技術的應用案例。他指出,智能分子工程是適應化學工業高端化、綠色化和智能化的變革性發展大趨勢,為智能化學品在電子信息領域實現彎道超車帶來了新機遇。
周南平校長對彭孝軍院士的蒞臨指導表示衷心感謝,高度評價彭院士的精彩報告,勉勵我校師生結合彭院士在智能分子工程領域帶來的學術大餐,積極投身“卡脖子”技術領域的科技攻關,為國家科技進步和學校進位爭先做出應有的貢獻。報告會后,彭孝軍院士與我校教師和學生進行了互動交流,對老師和同學們的提問做了詳細解答。
彭孝軍院士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七屆學科評議組(化學工程與技術組)成員,教育部高等學校化工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石油與化工聯合會高端化學品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化工學會日用化學委員會主任。主要從事智能分子工程,包括功能染料、熒光探針、光敏劑、光刻膠等研究,在數碼彩色打印、血液細胞熒光分析系統等領域獲得產業化應用,分別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和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