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上大課,課前搶座是郭苗苗最頭疼的事。早上8點的課,7點鐘前5排已經坐滿!7:30到只能坐最后一排。一天,她在朋友圈發了一張提前一個半小時同學已經進教室的場景,然后配發了一句話:這課以后該怎么上?是要打地鋪的節奏啊!
郭苗苗是江蘇科技大學的學生,她趕赴的不是名人講座,也不是專業課,而是一堂高等數學課。作為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專業的學生,郭苗苗一入學就有學長特意提醒“好好學高數”,這讓她一度患上了“高數恐懼癥”。然而,第一次上葉慧老師的高數課,她就被征服了——原來高等數學里還有撩人心弦的詩歌。
出生于1978年的葉慧被學生稱為“高數女神”。2020年,她的職稱正式晉升為教授,是全校為數不多的被評為教授的青年教師,主要承擔《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等課程教學工作。
2014年,葉慧被評為“學生最喜愛的老師”。有學生曾這樣寫道:葉老師的高數課可以說是萬能的,她的高數課不僅僅是高等數學課,還可能是語文課、思政課、微機課、歷史課、計算機基礎教程課。
一年后,因為一次教師更換,葉慧所在的理學院引發了一場波瀾。15級四個班的學生得知下學期高數老師要換了,聯名上書學院領導:“得知下學期要換老師,我們很焦慮。因為我們想牽著葉老師的手繼續向前走,也請葉老師不要放開我們好不好?請學校給我們一次挽回的機會,不要換掉我們的高數老師好不好?”
“對學生付出真情,他們絕不會吝嗇對你的回報。”葉慧說。
當高等數學與詩歌相遇
葉慧從小就想做教師。從登上大學講臺開始,她就有一個樸素的想法:課不能上得太嚴肅,干嘛不把課上得好玩一點呢?
她開始每堂課都嘗試搞一點新花樣,比如將詩歌引入高數教學。對于喜歡文學的葉慧來說,對此她胸有成竹。
在講解無界變量時,葉慧引用南宋詩人葉紹翁寫的《游園不值》里“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引出無界概念,讓無界與詩歌緊密結合;講解方程組時,她借用網絡上寫的“欲解線性方程組,須知初等行變換,矩陣化至最簡式,字里行間有答案”這樣簡單的詩句展現重點與難點;講解“連續”概念時,她會用小詩“極限連續值,增量趨于零,左右雙連續,萬物尋本源”進行引導與總結,加深學生對連續的理解。
葉慧的高數課有一項特殊的作業“詩意小結”。通過這項作業,她看到了很多有意思的詩篇,深感學生的奇思妙想,也讓學生在學數學的過程中增添了更多趣味。
關于“求極限”,學生這樣寫道:“變量如縷一點顯,思縷不斷浮云間。重要極限墨霧遮,洛必達展思緒佳。白紙淡墨輕月落,清風真相淺笑顏。”還有學生在《難忘積分》中這樣寫道:“變化曲面旋轉后,各類積分惹人瘦。面行過處坐標皺,桃花笑面不知愁。積分迷蒙難消透,鈴聲響徹空凝眸,難忘積分時常憂,且系柳岸三兩舟。”
葉慧的高數課贏得了越來越多學生的喜歡。有學生在貼吧里留言:“葉老師的教學方式改變了我對大學上課模式的看法,真的很喜歡。”
高等數學的詩教方式同樣贏得了同行的贊譽。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葉慧在教育部全國高校教師網絡培訓平臺作了題為《大學數學的詩意教學》的分享。直播課結束,晉中學院教師杜意恩認為,葉慧的課講得特別好,“詩詞缺數少意境,數無文學難風光”。廣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教師周聰表示,學科間的融合,讓高數不再枯燥無味了。長春科技學院教師王學霞說,詩歌賦能數學,讓數學也很美。
高等數學里的課程思政
如何在大學數學教學中融入思政元素,引導學生進行知識遷移與升華,葉慧不僅自己把高數講得詩意盎然,還經常將數學知識與學生思想工作建立聯系。
有一次,一學生因為太優秀而遭部分同學排擠,找到葉慧訴說委屈。葉慧沒有直接跟她講道理,而是出了一道貝葉斯公式題目,通過貝葉斯公式計算得出:即使周圍有10個人同時說你是錯的,你也可能是正確的。因為這10人可能有某些利益關系,進而得出:若我們處在其中,不要在乎他人言論,不妥協于不正之風;若我們在其外,要判斷眾人說的真假,關鍵看評論的人是否相互獨立,要理性分析,做個智慧的人。
在葉慧的課上,只有獎勵,沒有懲罰,面對學生各種奇怪的問題,她不是簡單批評,而是巧妙化解。
一天,一位男生拿著高等數學課本,很認真地求助葉慧:葉老師,小王比我優秀一點,小明比我差一點,現在小王有女朋友了,小明也有女朋友了。根據夾逼定理,理論上我也應該有女朋友了。但是,為什么我還是個單身狗呢?!是定理錯了,還是我錯了?
葉慧聽了,反問了男生說,你重新看看夾逼定理。葉慧說:你再仔細看看,條件2里面最重要的點你還沒看清楚,條件里面很明確地說是Yn和Zn有相同的極限α,才能推出Xn的極限也是α。僅僅是小王和小明有女朋友了還不夠,他們兩個還得是同一個女朋友C,根據夾逼定理才能得出你也有女朋友而且你的女朋友也是C的結論。
“原來是這樣,不是定理錯了,是我理解錯了,哈哈,謝謝葉老師!”學生說。雖然只是一個玩笑似的問題,但這個問題,讓這位男生明白了判定極限存在的兩個準則之一——夾逼定理。
學生喜歡葉慧。有學生為她手繪頭像,還把頭像精心制作成抱枕送給她。還有學生在趙雷的那首《成都》走紅的時候,創編了一個高等數學版的《成都》,制作成MV送給葉慧。學生把泊松、泰勒、黎曼、微商、最優正解、均衡等都寫進了歌詞。如果沒點高等數學的底子,還真看不懂這首曲子。
走向學為中心
葉慧的課備受學生喜歡,不僅僅是因為輕松、幽默,有詩意,還因為新穎靈活的教學方式。
在葉慧的課堂上,有時候走上講臺講解的不是葉慧,而是她的學生,學生分組討論的時候,你很難找到老師在哪里,因為她可能正投入在某個小組的討論中。
一位學生在文章中這樣寫道:“高中時,消磨殆盡了對數學的所有興趣,上了大學之后,葉老師的教法讓我又重新喜歡上了數學,她讓我們分小組討論題目,那種小組化的教學方式我十分喜歡。”
從教為中心轉向學為中心,是當前高校教學改革的方向,也是葉慧努力探索的教學之路。
葉慧特別注意一些課堂語言的細節。比如,她不會問學生聽明白了沒有,她會問:“我說清楚了沒有。”在葉慧看來,“聽明白了沒有”的前提假設是“我講清楚了,你們聽明白了沒有?如果沒有,問題在你們身上”,而“說清楚了沒有”的前提假設是“你們能夠聽清楚,關鍵是我說明白了沒有?如果沒有,問題在我身上,我是一切的根源”。
葉慧將自己的教學方式總結提煉為“精·互·同”教學模式,所謂“精”,即精設教學內容、精備多元教案、精選教學方法;所謂“互”,即教師與學生互動、學生與學生互動、線上與線下互動;所謂“同”,即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協同、詩意教學與課程教學協同、自主學習與團隊學習協同。如此一來,“教師”是“導師”,“教學”是“導學”,真正實現了“師生交流,教學相長”“生生交流,共享差異”的教學效果。
為了讓學生喜歡高等數學,結合大學生喜歡打游戲的特點,葉慧和學生一起開發了大學數學電子競技平臺,率先組織了高等數學電競大賽,還通過虎牙直播的方式,讓更多學生參與到高數電競大賽中來,在快樂的學習氛圍中掌握知識。學生王丹參加了電競大賽,賽后興奮地說:“這種比賽模式成功將枯燥的學習化為一種快樂與競爭,激發了我們學習高數的熱情。”
葉慧還倡導讓學生自己制作模具,鼓勵學生課后進行知識拓展。更有意思的是,她的學生自發買來小黑板,在宿舍研究高數,把宿舍變成了第二課堂,這成了學校一道別樣的風景。
“只有像葉慧老師這樣的金課越多,學生才能受益更多。”剛來學校就知道葉慧大名的江蘇科技大學校長周南平說,學校一直關注葉慧的發展,也在著力建設這樣的金課。
“您有自己獨特一套的教學模式,因為有您,我們不會成為死板的理工男。”一位男生這樣說道。
在這么多“甜言蜜語”中,最讓葉慧記憶深刻的是某年教師節,一位學生開玩笑說,“我們全班要跟葉老師談一場不分手的戀愛。”那一刻,葉慧格外感動。
良師有為
習近平總書記在清華大學考察時指出,大學教師對學生承擔著傳授知識、培養能力、塑造正確人生觀的職責。教師要成為大先生,做學生為學、為事、為人的示范,促進學生成長為全面發展的人。
青年教師葉慧還不是“大先生”,但是她在努力做學生為學、為事、為人的示范。她贏得學生的喜歡不僅僅因為她的課,更因為她為學、為事、為人的魅力。這正是良師的本分。
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是新時代教師的神圣使命,良師就是要與時代站在一起、與學生站在一起、與使命站在一起。
葉慧展示了一代高校青年教師的精神風貌。在她身上,我們看到了良師的特質。
益友即良師。葉慧的高數課備受學生喜歡,建立在師生之間良好的關系之上。有人說,教育即關系。葉慧對學生學習、生活、心理的觀照,讓師生關系成為促進教學生產力的重要因素。葉慧曾跟學生開玩笑說:“其實教師是份殘忍的職業,因為只有我在變老,我身邊的學生卻永遠是18-22歲,永遠青春。”學生回應說:“老師,您參與了我們所有人的青春!”這句話至今讓葉慧感到震撼,這也是學生對教師的最高禮贊。
放手即良師。葉慧在課堂上總是鼓勵學生參與到討論對話中來,總是放手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解放學生的頭腦、雙手、眼睛、嘴巴和時間,常常給學生多一點思考問題的時間,多一點知識消化反饋的余地,多一點展示自我想法的機會,多一點體驗成功的場景,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葉慧的實踐告訴我們,放手就是愛。
愛與尊重即良師。葉慧的高數課是高參與度的課堂,是有溫度的課堂。她的課之所以備受學生喜歡,源于她對教育之愛、教學之愛、學生之愛。對于葉慧高數中的詩教而言,如果愛沒有增加,所有的詩歌都沒有意義;如果缺少對學生的尊重,所有的放手都沒有意義。正如她自己所說:教學也是與人相處,要以真誠兌換真誠,我喜歡教師這個職業,也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學生喜歡學習、喜歡學校。
新時代,新教師,良師更要有為。在五四青年節到來之際,我們期待更多的葉慧式良師行動起來,讓青春在為民族、為人民、為教育的不懈奮斗中綻放光芒。
中國教師報 2021年05月05日
http://www.chinateacher.com.cn/zgjsb/html/2021-05/05/content_594168.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