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船舶制造和配套業占全國近半,如何找準船舶產業鏈長短板,進行固鏈補鏈延鏈強鏈?船舶類的高校如何做到產教融合? 3月16日到17日,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秘書長李彥慶,江蘇省船舶工業行業協會會長、江蘇科技大學黨委書記葛世倫,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副秘書長譚乃芬,江蘇省船舶工業行業協會秘書長蔣志勇等一行到江蘇新時代造船有限公司、江蘇揚子江船業集團、江蘇亞星錨鏈股份有限公司3家副會長單位進行走訪調研,了解企業生產經營情況,聽取企業負責人意見和建議,還圍繞綠色、環保、智能制造、智能船舶等前沿技術進行交換意見。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泰州市、靖江市工信局等相關部門負責同志也一同參加調研。
裝備制造業一直是泰州市支柱產業之一,僅該市去年造船完工量份額超過全省一半。在泰州船舶制造與配套企業的現場,調研組一行深入車間、船塢、碼頭,爬舷梯、進機艙、觀“焊”花,詳細了解企業生產經營以及科技需求等情況。分別聽取了江蘇新時代造船有限公司副董事長朱炳康、總經理劉海金,江蘇揚子江船業集團董事長任樂天,江蘇亞星錨鏈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陶安祥等關于企業情況介紹,雙方探討了聚力產教融合,吸引留住高技能人才服務現代產業發展的途徑。
江蘇新時代造船有限公司副董事長朱炳康介紹了企業當前的生產經營情況。該公司一方面繼續抓好疫情防控,確保有序返崗復產,目前生產人員到崗率95%,生產秩序已經全面恢復;另一方面瞄準市場需求,及時優化產品結構,積極向綠色、智能轉型,向高技術、高附加值轉變,努力走出一條“專、精、特、新”的產品發展之路,不斷推進企業戰略性新產品前瞻型、儲備型的開發與研究??偨浝韯⒑=鹁推髽I發展面臨的困難、未來打算及開發新能源船舶、推進綠色造船等方面進行了交流,希望協會繼續發揮好船舶企業“娘家”作用,為企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持。
江蘇揚子江船業集團董事長任樂天介紹了企業的經營情況。揚子江秉承“忠誠、敬業、精細、高效”的企業精神,聚焦技術創新、營銷創新、管理創新,打造特色產品,提升精益管理,緊緊抓住市場機遇,實現接單“開門紅”。今年前兩個月,公司已經獲得總價值30.4億美元的60艘新造船訂單,已超額完成全年接單量目標。他表示,揚子江將充分發揮靈活的機制優勢,高效的成本優勢、穩健的資金流優勢,加大對高精尖船型研發的投入力度,實現企業高質量發展。
最近,由亞星錨鏈在全球首制的89mm直徑超高強度R6級海洋系泊鏈交付客戶,已應用于我國新一代中深水海洋鉆井平臺建設,成為“國之重器”的重要組成部分。江蘇亞星錨鏈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陶安祥自豪地說,公司是專業研制、設計和制造各類鏈條的企業,是世界行業內最大,最具有綜合實力的現代化企業。成立40多年來,始終精耕細分行業,將鏈條的性能、品質不斷推向新的極限。隨著世界各國推行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亞星將投入到新能源開發的浪潮中,主動釋放剩余產能,為我國清潔能源發展事業添磚加瓦,也為自己贏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中國船協秘書長李彥慶在發言中指出,新時代、揚子江、亞星錨鏈是全國船舶產業系統的典型代表,這幾家企業在基礎能力、研發創新、生產制造等方面具備很高的水平,是船舶工業參與國際競爭的重要力量。公司深耕船舶主業,盡心建造最好的船,做最優秀的企業,為民營船企樹立了一面標桿和旗幟,未來協會將繼續與會員單位加強溝通協調,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
江蘇船協會長、江科大黨委書記葛世倫接受采訪時指出, 通過調研發現,具有崇高的理想、執著的追求、船舶與海洋的愛國情懷,企業才能不斷地發展壯大。江蘇科技大學和江蘇省船舶工業行業協會分別作為江蘇船舶與海工兩條產業鏈支撐機構和智庫單位,要進一步梳理海工裝備和高技術船舶產業鏈關鍵節點、領先技術和“卡脖子”短板。學校鼓勵與企業合作進行應用研究和二次開發,聯合攻克產業發展重點領域的共性技術、核心技術、關鍵技術與產業化瓶頸,努力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增強產業自主可控能力,為實現海洋強國之夢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