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網聊城2月25日電(通訊員 張月萍)中國共產黨在艱難與曲折中走過了100個春秋,在這悠悠歲月里,中國共產黨帶領中華兒女書寫了一幅壯麗的紅色經典畫卷,孕育了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染成的紅色基因。為了切實感受黨的偉大力量 ,我們小組走進了充滿紅色基因的中共魯西北地委舊址。
圖為張月萍走進地委舊址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通訊員 張月萍 攝
??中共魯西北地委舊址是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魯西北地區重要的革命歷史遺跡。1938年至1946年,先后為中共冠縣縣委、中共魯西特委、中共魯西北地委、中共冀魯豫七地委、中共冀南一地委等黨組織在冠縣和魯西北地區的重要領導機關駐地。中共魯西北地委舊址(冠縣黨史陳列館)共分為三個展區 。
第一展區,主要展示冠縣早期黨的活動和抗日戰爭時期的革命歷史。進入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前后,一些進步思想以及無產階級的革命主張,在冠縣首先是小知識分子階層引起強烈共鳴。尤其是馬列主義的逐漸傳播,更為它們的思想飛躍奠定了極為重要的理論基礎。“九一八”事變后,這些憂國憂民的進步青年紛紛到外地求學,探索革命真理,入黨后回到冠縣積極從事黨的宣傳活動和組織發展工作,點燃了黨的星星之火 ... ...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在中國共產黨主張建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全國各族人民共同抵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正義戰爭。這一時期,冠縣一帶留下了鄧小平、宋任窮、楊得志、楊勇、楊易辰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身影和足跡;作為鞏固的革命根據地,地區黨、政領導機關和分區部隊長時間駐扎在這里,當時就被譽為“魯西北平原上的小延安”;僅有17萬人口的縣份,就有15000人參軍,1908名英雄兒女血染疆場。可以無愧地說,冠縣人民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巨大犧牲和貢獻 ... ..血與火的歷史告訴世人,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犯下了不可饒恕的滔天罪行,欠下了中國人民難以償還的一筆筆血債。血與火的歷史同時告訴世人,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有多少優秀共產黨員毀家紓難,拋卻頭顱,有多少英雄兒女舉起刀槍,投奔疆場 ... ...日軍侵入冠縣后,實行了慘無人道的燒、殺、搶“三光”政策。1941年以后,又連續推行了5次“治安強化運動”,對抗日根據地進行瘋狂的“掃蕩”,“囚籠”封鎖,“蠶食”分割,“鐵壁合圍”,把廣大人民群眾推向萬劫不復的災難深淵。據不完全統計,抗日戰爭時期全縣死難軍民近30000人之多 ... ...根據鄧小平提出的以武裝斗爭為核心的全面對敵斗爭方針,我正規軍、地方部隊、游擊隊、民兵及廣大群眾結為一體,成功地運用了地道戰、地雷戰、麻雀戰、破襲戰等一系列游擊戰爭的戰略戰術,創造了魯西北抗戰史上一個又一個光輝戰例。正如當時毛澤東主席高度評價的那樣,“河北平原、山東北部和西北部平原,已經發展了廣大的游擊戰爭,是平地能夠發展游擊戰爭的證據。”在大小數百次戰斗中,他們出生入死,浴血疆場,涌現出“趙三營”、“鐵帽子二連”、“一區隊”、“柏江隊”“衛河支隊”、“二十四團”等無數英雄集體及英雄人物,他們的功績永載黨的史冊。
圖為張月萍參訪革命文物 。中國青年網 通訊員 張月萍 攝
?第二展區展示解放戰爭時期的革命歷史,解放戰爭時期,冠縣作為老解放區,義不容辭地擔負起“戰略后盾”的歷史重責,成為前線兵員和物資供給的基地與保障。土地改革、支援前線是全縣人民的大中心任務,一切為前線,一切為勝利是黨政軍群的共同奮斗目標 ... ...
圖為張月萍參訪第二展區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通訊員 張月萍 攝
第三展區展示新中國建立后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創新、發展的革命歷史。這一時期又四個字來概括冠縣的壯貌,那就是春漫冠州。新中國成立后,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冠縣人民為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做出了新的貢獻。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全縣人民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沖破小農經濟意識的束縛,發揚革命戰爭年代的獻身精神,自力更生,艱苦奮斗,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經濟建設和各項社會事業呈現出一個又一個新的輝煌…
圖為張月萍參訪舊鐘。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張月萍 攝
?成千成萬的先烈,為著人民的事業在我們的前頭英勇地犧牲了。讓我們高舉起他們的旗幟,踏著他們的血跡前進吧
中國青年網 2021-03-01
https://xiaoyuan.cycnet.com.cn/s?uid=2625917&app_version=1.3.0&sid=770406&time=1614762477&signature=qP9pJjlO2MYzBWndV0karvxD2hZeBMa5bxer3EwLKA6RG8yvX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