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2021屆全國考研成績正式發榜,全國“考研人”們迎來了奮發后的收獲季節。江蘇科技大學捷報頻傳,其中材料學院焊接專業的王君與同學以410分的成績報考吉林大學;金屬材料工程專業56棟C105男生宿舍更是“集體上岸”,竇金杰、余章俊、陳澤田、劉林錫4名同學先后取得保研資格和考研初試379分的好成績。其中,竇金杰和余章俊保送中南大學,劉林錫保送西北工業大學,陳澤田考研目標院校大連理工大學。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五位工科學霸由量變到質變的背后,是大學四年 持之以恒的信念與努力,也是學院三全育人體系“頭雁效應”的良好呈現。
王君與:持之以恒,是最好的學習方法
“剛進入大學的時候,我對學習生活并沒有足夠的規劃,后來我意識到,大學期間不能只有一張績點不高不低的成績單。”王君與是17級焊接2班的班長,大學期間一直積極參加學校文體活動,曾在校大學生藝術團任副理事長,獲得過全國大學生焊接創新大賽一等獎、校三好學生、校優秀學生干部等多種獎項。
目標是前進最根本的動力。下定決心考研后,王君與每天七點半去圖書館,晚上十點半返回,在保證學習時間充足的前提上,努力提高效率,為最后的考試做足準備。王君與認為,“復習時間不是最關鍵的,效率和毅力才是成功的關鍵。學習是一個長久的過程,每天給自己定一個小目標,著眼于當下,不要和同學攀比進度。”
王君與說,人生的旅途中總是有著各種各樣的選擇,但最重要的不是選擇本身,而是面對選擇時堅定的信念和奮斗的過程。面對困難不逃避、面對選擇堅定內心,王君與用他的經歷證明,堅守內心,無畏困難,成功就在不遠處。
竇金杰:自律+熱愛,就是源源不斷的動力
竇金杰是一個自律且上進的人,大一入學起就確立了考研目標,這次保送至中南大學。他學習上踏實認真并且積極與老師互動,最為同學們熟知的是無論上什么課都會坐在第一排。
從大一起,他就開始參與本創項目,獲得了三好學生、志愿服務先進個人等榮譽。他的自律精神體現在生活的各個方面,從每年參加鎮江市馬拉松賽,到學生工作詳盡的日程規劃,還有每周的各種比賽項目和志愿服務活動,不管學習還是工作任務多么繁重,一定合理有序的安排。
竇金杰課余經常與同學聚會,參與舉辦各種團結同學的活動,去河邊釣魚、騎公路自行車。他說:“我的成長離不開學校和老師。如果沒有學校和學院有效合理的領導和安排,沒有老師細心認真的教導,就沒有今天的我。”
余章俊:純粹和堅持,遇見更好的自己
余章俊同學保送至中南大學。對于在江蘇科技大學求學的四年時光,他這樣點評:“我不敢說是最好的四年,但它將是我最難忘的四年。如果把我自己比作種子,學校就是那寬廣的大地,不僅提供著我們賴以存活的土壤,還以‘潤物細無聲’的春雨教育,感化著每一個在它懷抱成長的學子。”
余章俊回想起每一次從圖書館回去的時候,都能嗅得到合歡花芳香的氣息,看到梧桐樹葉在燈下飛舞、盤旋落在肩上,還有墻角邊可愛的貓咪,“我在經歷大學生活和學習,也在遇見那個更好的自己。”
學習是一個長久持續的過程,要靠每天的日積月累才可以長成參天大樹。余章俊很喜歡“放棄不難,但堅持一定很酷”這句話,他認為“堅持學習就像是在重組基因序列,慢慢改變著思想和學識。雖然帶不來直接的經濟價值,但會是最堅實的地基,為將來的人生帶來最可靠的基礎。在每一個燈下伏案學習的日子,學會忍耐無人知曉的寂寞,以鋼鐵般的意志咬牙穿行過黑暗,經歷酷熱與嚴寒,戰勝自己的軟弱,才有萬分之一可能。”
劉林錫:專注當下也著眼未來,從不妥協更不輕言放棄
劉林錫同學保送至西北工業大學。他說:“大學給了我們一個自由的環境,但我們要學會規范自己,勤思考,多探索,下功夫。” 所有成功學都是先射箭后畫靶子。劉林錫在制定目標的同時,更著眼當下做好現階段的事情。
他從不將成功學的例子映射在自己身上,覺得專注于自身,磨礪品格、增長見識、豐富閱歷才是最重要的。面對挫折和挑戰,劉林錫也不輕言放棄,總是調整好狀態克服這些困難,一步一步奮力前行。飲其流者懷其源,學其成者念吾師。劉林錫始終記著老師和學校在自身學習和成長的過程中給予的幫助和支持,“成長的道路上感謝有你們!”
陳澤田:志存高遠也腳踏實地,善做規劃也勇于超越
陳澤田同學考研初試成績379分,報考大連理工大學。在大學的四年間,他積極向上,不斷積累。他說:“大學相對自由的學習氛圍有利于個人專長的培養。” 陳澤田認為,大學學習期間目標是很重要的。不管是在期末的短期目標,或是考研以及將來就業的長期目標,心中都要有一個初步規劃。目標才是引領前行的動力,陳澤田正是因為心中在很早就定下了考研的目標院校,才能夠在學習中不斷奮進并催促自己走出溫暖的小窩。
除了學習,他還致力提高個人素養,開拓一些其他領域的特長,為未來的就業打下堅實地基。“說到底,還是要感謝學校對學生個人能力發展的引領作用。比如各種生產實踐、各種專業實驗,在導師的帶領下,不斷攻克專業領域中的生疏部分,真正做到對專業知識的融會貫通。” 陳澤田坦言正是在學校和個人的雙重努力之下,才能不斷實現自己訂立的目標,從而超越自己。
培育出五位工科學霸的江蘇科技大學材料學院具有60余年的辦學歷史。學院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規律、教書育人規律、學生成長規律,構建人才培養“頭雁效應”三全育人體系。根據每位學生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表現,分別制定“領頭雁計劃”“追光者計劃”“攀登者計劃”。全體教職員工參與到三個計劃的各個環節當中,實現全員育人。針對不同階段學生特點和需求,制定相應引導活動,從本科1-4年級,到碩士、博士,甚至博士后實現全程育人。把學風、考研、學科競賽、實踐、就業和日常管理工作融入其中,發揮以本為本,學科建設、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等方面的重點工作引領作用,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學院連續14年榮獲校“優秀學生會”,連續10年被評為校“優秀義工站”,連續3年被評為本創項目“優秀組織獎”和“暑期社會實踐先進單位”,連續2年被評為“考研先進集體”。
交匯點
2021/03/04
https://jnews.xhby.net/v3/waparticles/60/oaIgddgLQTEdgDNP/1